行业资讯

拿下全球大气凝胶生产消费双第一,我国实力演绎“后来者居上”-pg电子竞技平台

2023-05-30 08:00:02  信息编号:k20230515632319  浏览次数:115


有这样一项新材料技术,我国虽然不是第一个进行研究的,但是现在却在生产和消费上双双拿下第一,它就是“神奇材料”气凝胶。


什么是气凝胶?
气凝胶作为一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重视的全新材料,气凝胶的性质非常特殊,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轻和隔热能力强,内部构成中99%以上都是空气,因此重量非常轻,即使是一只蚂蚁都可以轻松搬动拳头大的一块气凝胶,同时,它的隔热能力也非常强大,甚至把一厘米厚的气凝胶放在高温火焰上烘烤,上面摆放的鲜花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它是目前已知的最轻的固体材料,因其具有纳米多孔结构、低密度、低介电常数、低导热系数等特点,在航天、军事、交通、通讯、医用、建材、电力、冶金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而巨大的应用前景。

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杂志《science》第 250 期将气凝胶列为“十大新材料之首”,曾打破 15 项吉尼斯记录,被称为“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也是2022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之一。

为天问1号保驾护航的气凝胶
2021年,天问1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很多原本瞧不起中国航天的西方专家,如今也不得不认可中国的实力了,为了研制天问1号着陆器和祝融号火星车,中国使用了很多全新技术和材料,其中一种非常神奇,它就是做气凝胶,据称这种材料一捏就碎,但却能为火星车保驾护航。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上应用了两种气凝胶材料,他们分别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的考验。

“极热”考验出现在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超过1000℃,气凝胶材质的隔热组件能够阻隔高温,仅仅10mm左右的材料就能够在整个着陆过程让它身后的温度达到可接受的范围。

“极寒”考验出现在火星巡视阶段,火星车的表面铺设大面积的气凝胶板,能够确保火星车在-130℃的环境正常工作。


我国“后来者居上”超越西方,成为气凝胶大国
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材料,前期的研究和生产一直被西方发达国家领先,技术和产品被西方公司垄断。

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一直靠进口。


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气凝胶的研究工作,但是由于技术条件和市场需求的限制,直到近年来气凝胶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能源、环保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气凝胶产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气凝胶生产国和消费国。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新型材料,具有超低密度、超强绝缘、超高吸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保温、环境治理、航空航天、能源储存等领域。

1、气凝胶受国家政策重点支持
气凝胶产业在双碳战略下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气凝胶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曾被列入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建材新兴产业、 前沿新材料等名单。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在规划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绝热节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 标给了气凝胶绝热节能材料较大的施展空间。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下达重要 任务,明确提出“加快碳纤维、气凝胶、特种钢材等基础材料研发。

”综上来看,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新材料,将在“碳 中和、碳达峰”的战略下得到大力支持。


2、企业积极创新,努力研发
同时,企业也积极创新,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我国气凝胶产业逐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气凝胶市场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截至2023年1月,共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共出台20多项具体支持气凝胶产业的措施,对地方气凝胶产业进行规划和政策支持。


我国气凝胶研究生产已经赶超世界发达国家,2000年-2021年我国气凝胶专利申请量达到14550项。

3、气凝胶: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
在当今的世界中,气凝胶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材料。

近年来,我国的气凝胶产业已经突飞猛进,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气凝胶生产国。


我国的气凝胶产业发展迅速,不仅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且在市场销售方面也颇具优势。

国内气凝胶产业化则起步于21世纪,随着2012年国内首套1000l超临界二氧化碳气凝胶干燥设备投产,我国气凝胶生产逐渐规模化,近几年经过多次技术迭代,生产成本降低,国内气凝胶产量更是实现快速跃升。

2015-2021国内气凝胶材料产量由1.96万立方米增长至10.00万立方米,气凝胶制品产量由2.44万吨增长至15.40万吨。


目前,我国气凝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气凝胶原材料的生产、气凝胶制品的加工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研发和生产。


在政策支持下,基于气凝胶产品巨大的市场空间,多家企业入局气凝胶行业。

从lg到中国化学、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泛亚微透、纳诺科技、爱彼爱……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 家企业布局气凝胶及制品。

这些优势,使得我国的气凝胶市场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未来,气凝胶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4、气凝胶: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
近年来,气凝胶市场持续升温,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气凝胶消费国。

气凝胶因其轻质、高效、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能源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气凝胶被广泛应用于墙体保温、屋顶保温、地暖保温等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在汽车领域,气凝胶可以用于车身隔音、减震、轻量化等方面,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安全性能。


在航空航天领域,气凝胶可以用于航空器隔热、降噪、轻量化等方面,可以提高航空器的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电子领域,气凝胶可以用于电器隔热、电池隔热等方面,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在能源领域,气凝胶可以用于太阳能、风能、热能等方面,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


随着气凝胶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气凝胶材料的产和消费量大幅增加。

目前,我国气凝胶行业的主要产品有气凝胶保温毡、保温板、保温粉体和保温采光瓦。

驰着国内企业气强胶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国内产品竞争力的提高,气凝胶产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021年,我国气凝胶产品产量达到15.4万吨,同比增长22.14%;气凝胶产品消费量为17.9万吨,同比增长21.7%。

预计2023年产量和满费量将分别达到21.0万吨和23.5万吨。


5、国内重点公司分析
晨光新材: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显著
公司拥有三氯氢硅、正硅酸乙酯及气凝胶全产业链布局,且气凝胶拟建产能最高。

公司当前拥有三氯氢硅产能6万吨/年,正硅 酸乙酯产能1万吨/年,并向下游延伸至气凝胶,全产业链布局带来显著成本优势。

公司当前气凝胶拟建产能为7.7万吨/年,行业 领先,同时拟配套新建26万吨/年三氯氢硅及6万吨/年正硅酸乙酯,在当前气凝胶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是功能性硅烷领先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链的横纵扩张。

公司同时推进三个基地建设,铜陵基地30万吨功能性硅 烷项目,在加强现有优势品种的基础上,推出新的硅烷产品;江西基地,布局21万吨硅基新材料及0.5万吨钴基新材 料,从硅烷延伸到气凝胶等新材料,进一步拓宽产品矩阵;宁夏基地,完善公司硅基新材料及气凝胶产业链布局。

随着扩产项目的陆续释放,公司业绩将持续提升。


宏柏新材:积极推进一体化布局
公司是国内含硫硅烷龙头企业,积极推进气凝胶一体化布局。

公司拟新建气凝胶产能1万方/年,其中一期0.3万方/年计划于2023 年下半年投产,二期0.7万方/年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

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一体化布局,当前拥有上游10万吨/年三氯氢硅产能, 及一定的正硅酸乙酯产能,同时江西九江亦将新建部分三氯氢硅和四氯化硅产能。


公司拥有完整的“硅块-三氯氢硅-中间体-功能性硅烷-白炭黑”绿色循环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公司沿着 产业链在横向和纵向同步发力,在原料端加速扩产三氯氢硅并布局光伏级的同时,产品端规划氨基硅烷、特种硅烷、气凝胶等 高附加值硅基新材料,产品矩阵快速扩容。

随着综合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公司核心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泛亚微透:eptfe膜 气凝胶双轮驱动
公司是eptfe膜领先企业,气凝胶加速布局。

公司拥有气凝胶产能0.16万立方/年,并于2021年7月收购大音希声60%的股权,强 强联合,将气凝胶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

目前公司新建产能25万平方/年已试生产,随着新建产能的投产,公司将充分发挥 eptfe和气凝胶的协同作用,面向汽车、消费电子、军工三大领域,为客户定制化开发满足其特殊需求的产品。


深挖利基市场,公司产品盈利能力强且空间广阔。

eptfe膜技术壁垒较高,所处行业细分市场众多,单个看容量虽小,但汇总 的市场大且毛利率高,2018年至今,公司毛利率在45%左右波动。

公司采取“产品多元、市场利基”的发展战略,围绕eptfe膜 等微观多孔材料不断开拓,归母净利润2018年至2021年增速均在20%以上,随着新建产能的陆续投产,公司业绩将持续成长。


总之,气凝胶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气凝胶将会成为更多领域的重要材料。


来源:新鲜事r update, 渣男生活社,光明网,金硅子,未来智库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

皖icp备202001986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