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 17:48:01 信息编号:k226173 浏览次数:65
近年来,我国地下空间利用率不断提高,地下基础设施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地下空间规模越来越大。据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地铁运营里程已达8013公里,车站建成数量突破5000座。
其中,地下区间长度、地下车站数量占比预计超过90%。
城市地下空间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何实现地下空间故障及灾害精准预测和提前预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仍是一道考题。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顺利结题,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技术取得新突破,为地下基础设置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撑点。
据了解,该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由中国铁建铁四院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深圳地铁等15家单位联合研发,推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综合监测的技术、装备、系统、平台、机制、标准,实现地下监测一体化、系统化、完善化。
具体来看,课题组研发了6种实时监测设备、4种巡检机器人、多个智能诊断平台,可自动识别9种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运营病害,实现覆盖土建本体、设备系统的生命周期病害风险健康预测。
除此之外,课题组研进行3类集成性工程应用示范,可实现6种灾害情境20种事件的风险测度、实时监测、智能巡检、综合评估、超前预警、实时告警、科学决策和应急调度,同时系统多维判断设备故障预警精度大于或等于90%,变形、入侵识别精度大于或等于90%,全息感知响应时间小于或等于1秒。
总的来说,该套系统缓解了地下空间灾害难预知、不可见的困局,解决了灾害难发现、易扩大、难防控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该项成果在深圳地、重庆、南京等项目中进行了推广应用,提高了灾害过程响应效率,精简了灾害处置环节,总体防灾、定灾、处灾响应时间缩短 37%。
该项成果一方面填补了地下重大灾害感知和防控的空白,补齐了轨道交通防灾体系短板,切实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推动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共享,建立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推动相关部门沟通共享建设计划、工程实施、运行维护等方面信息,加快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助力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监测技术整体水平提高。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3-03-06 18:16
2023-03-06 18:08
2023-03-06 17:56
2023-03-06 17:48
2023-03-06 17:40
2023-03-06 17:28
2023-03-06 17:20
2023-03-06 17:12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