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电解液技术路线之战:六氟磷酸锂vslifsi,技术迭代正当时-pg电子竞技平台

2023-06-28 17:26:01  信息编号:k20230515634594  浏览次数:52


六氟磷酸锂为目前最广泛使用溶质,但其仍存在热稳定性差,遇水易生成腐蚀性氢氟酸,造成电池容量衰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满足锂电池的性能需求,锂盐溶质也需朝着性能更优的方向更新迭代。


以lifsi为电解质的电解液,与正负极材料之间保持着良好的相容性,可以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低温性能。


同时相比六氟磷酸锂,lifsi具备更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且易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几乎无副反应,在众多新型锂盐中性能最优,是目前最受国内外公司青睐,未来发展确定性最高的新型锂盐。


1、lifsi市场不断升温、2025年总需求量将达到18.6万吨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应用于可充电锂电池的电解液中,能有效降低形成在电极板表面上的sei层在低温下的高低温电阻,降低锂电池chemicalbook在放置过程中的容量损失,从而提供高电池容量和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也可以作为一次电池用电解质使用;可作为聚合反应催化剂;也可用于工业领域内抗静电剂使用。



但由于lifsi研发及应用起步较晚,且其合成工艺复杂、良品率低,目前应用成本相对较高,目前规模商业化应用比例仍然较低。

近来,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 lifsi随着技术成熟化发展,价格方面持续有下滑趋势,lifsi与六氟磷酸锂之间价差逐级缩小,因此近期lifsi的热度快速升温。


根据icc鑫椤数据库统计及预测,全球电解液出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1年全球电解液总产量为56.32万吨,2022年全球电解液总需求量预计将超过90万吨,2023年全球电解液总需求量预计将超过117万吨,2024年全球电解液总需求量预计将超过154万吨。


根据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lifsi的替代比例在逐步提高,2022年lifsi的使用比例为1%左右,预计到2025年lifsi的使用比例将超过9%,2023年lifsi全球总需求量将达到5.5万吨,2025年lifsi全球总需求量将达到18.6万吨。


2、lifsi市场供给倍增,各厂家扩产加速
根据icc鑫椤数据库统计及预测,2021年lifsi全球总产能为9000吨,其中如鲲2000吨,康鹏1700吨,多氟多800吨。


2022年lifsi全球总产能超过1.4万吨;2023年lifsi全球总产能将超过6万吨,2025年lifsi全球总产能将超过25万吨。


2022年新增产能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时代思康福建龙岩市上杭县蛟洋工业区规划的6万吨lifsi已经投产;多氟多lifsi现正在运行的生产线产能是1600吨/年,同时正在按照技术迭代后的新工艺建设一条10000吨/年的产线,预计明年三季度前,一期5000吨产能达产。


新宙邦子公司湖南福邦投资建设年产24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项目,其中一期800吨,今年上半年投产部分产能,同时新宙邦拟引进战略投资者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和丰田通商(上海)有限公司,对控股公司湖南福邦合计增资2.31亿元,并拟将其新型锂盐项目的产能扩大至1万吨/年;根据招股说明书,康鹏现有产能1700,兰州规划10000吨lifsi产能。


根据供需平衡预测,2022年和2023年lifsi将处于紧平衡状态,2024年和2025年将出现供应盈余状态,那么lifsi的价格将出现大幅下滑。


3、技术迭代大转折
电解液主要由溶质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构成。

溶质锂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锂电池的容量、工作温度、循环性能、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及安全性等性能。



溶质锂盐作为电解液的核心组分,其在电解液质量占比仅约 13%,但在电解液制造成本占比约 62%,因此锂盐的成本会很大程度限制其在电解液中的应用。


溶质锂盐主要分为无机锂盐和有机锂盐,无机锂盐相较于有机锂盐制造环节少、提纯难度低,具有价格低、工艺壁垒低的优势,综合性能满足当下市场要求的六氟磷酸锂(lipf6),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成为目前主流的溶质锂盐。


从材料特性来看,lifsi 与 lipf6 相比,拥有更好的导电性、更高的电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抗水解性。

加入lifsi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并使高镍正极、高电压正极等活性极强的电极材料保持稳定,从而延长电池寿命,同时提升电解液的阻燃性能,提高安全性。


现在来看,特斯拉 “4680”电池已经进入量产期,新电池技术的升级正倒逼lifsi快速导入产业链。


所谓“4680”,是指宽46毫米、长80毫米的三元大圆柱电池,按照特斯拉公布的数据,“4680”可在“2170”的基础上让能量(容量)提升5倍,里程提高16%,成本下降14%。


宁德时代规划了8条“4680”产线,共12gwh;松下将在明年开始试生产“4680”电池;lg化学的4680电芯试生产线已经开始建设,最早于2023年实现量产;亿纬锂能规划的20gwh产能最早在明年投产。


“4680”电池的推广有望加速负极的含硅量,硅碳负极有望进一步渗透。

由于硅碳负极的导电性较差,lifsi 因其较好的热和电化学稳定性、更高电导率,有望加速替代六氟磷酸锂成为新型添加剂。

lifsi在普通高镍三元只有3%左右,而在“4680”中,其用量会直接提高到15%。


lifsi 并不是新鲜产物,但过去高价格以及需求并不紧迫等因素导致其需求受到抑制。


2017年至2021年,lifsi的单吨价格为70万/55万/49万/45万/40万,经过产能和需求释放带来的规模化效应,生产制造成本和售价逐步下降,下游客户接受度提升。


与此同时,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致使 lipf6供需平衡偏紧,价格步入上升通道,lipf6已由2021年年初的10.7万/吨上涨至52.5万/吨,增长390.6%。


综合来看,lipf6的成本优势在快速下降。

目前 lifsi制造成本已成功降 至 12 万/吨左右,而lipf6的制造成本则在8-10万/吨左右,成本的下降将加速 lifsi在锂盐领域的渗透。


4、头部通吃
假设2025 年全球溶质锂盐的总需求约为 25.83万吨,lifsi作为锂盐将替代部分lipf6,2025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达到50%。

基于50%的渗透率,2025年其全球市场需求将达到12.91万吨,按照 25—30万/吨价格计算,市场空间约为 323-387亿元。


从全球来看,日本触媒在2009年就开始研发lifsi工业合成方法,不仅在专利上布局最早,也仍在不断优化合成工艺。

其后,欧美企业如法国阿科马也陆续攻克 lifsi合成工艺。


中国企业对 lifsi的产业化合成的研究较晚,江苏华盛是我国 lifsi 工艺研发的开拓者,与欧美企业大致相当,在2012年已经成功掌握了lifsi的合成技术。

2015年前后,国内企业开始加速研发量产,并在2017年逐步落实产能,目前全球各大企业已开始陆续投资布局规模化的 lifsi产能。


天赐材料、新宙邦、永太科技等国内企业在2016-2017 年开始建设 lifsi产线,预计当前全球产能6千至7千吨,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也在实施扩产。


2020年,国内lifsi的主要生产企业数量为8家,主要产能来自天赐材料、康鹏科技以及多氟多,其中天赐材料市占率为 36%,lifsi 产能cr3集中度为 73%。

未来5年,全球 lifsi规划新增产能中有98%来自中国,其中天赐材料、永太科技和新宙邦位列规划产能前三位,未来 3-5年新增产能分别约为6万、2万以及1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天赐材料和多氟多的lifsi成本优势明显。


如果每吨 lifsi市场价格为45万元,则lifsi的毛利率普遍在40%以上,其中天赐材料和多氟多目前披露的工艺路线多个环节转化效率可超过95%,凭借自身原料高转化利用率的工艺优势可以实现超70%毛利率。

此外,由于新宙邦从今年下半年起加速 lifsi产能规划,结合专利布局情况,后期公司的lifsi 成本可能也具备一定比较优势。


作为电解液的核心部分,溶质锂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锂电池的各项性能。

目前,低成本的无机锂盐六氟磷酸锂 (lipf6)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 lipf6 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低温环境下效率严重不足等缺陷,逐渐无法跟上锂电池发展的需求。


lifsi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高等优点,作为锂盐的电解液更能满足未来电池性高能量密度以及宽工作温度的发展需求,将成为替代 lipf6的最佳选择。


未来5年,lifsi有望逐步进入产业导入和需求爆发期,天赐材料和新宙邦的产能也将同步释放,届时相关公司或将迎来戴维斯双击。


来源:氟化工,鑫椤锂电,金融界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

皖icp备2020019861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