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8 15:39:01 信息编号:k20230515634585 浏览次数:143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光伏行业加速融合,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等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多领域应用系统化pg电子娱乐平台的解决方案持续上升优化。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智能光伏产业发展交流会上表示。
记者同时了解到,光伏行业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光伏发电和信息技术跨界创新的产物
未来,光伏产业将如何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光伏通往未来的金钥匙。
而所谓“智能光伏”,简单来讲就是在传统光伏发电系统中应用更多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将电站设备以及整个系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事实上,“智能光伏”是光伏发电、信息技术两大领域的跨界和创新的产物,以智能化光伏电站的形式表现出来。
即从电站建设到运维全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技术进行跨界融合,实现合理优化初始投资、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发电量,增加投资回报率,且能够适应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山地丘陵、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各种复杂场景。
业内人士认为,光伏实现智能化必须经历三个阶段: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
其中,自动化是指电站现场减少人工的工作,系统设计成无易损部件,免维护,无需专家现场进行问题诊断,无需人工现场修复;信息化是指组串的高精度智能检测,信息的高速可靠安全低成本传输,后台数据的高可靠性存储及监视。
而所谓智能化,就是可以提供全面的监测、运维、优化和管理工具,使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更高效地发电并与智能电网紧密协同。
即减少人的介入、实现全自动化无人运行,实现故障的自动发现,自动诊断和自动修复,从而提升发电量,减少维护成本,提高系统收益。
总的来讲,光伏的智能化包含了6个方面的内容,即智能发电、智能安全、智能监控、智能运维、智能用电、智能电网。
政策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为推动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深入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组织开展了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截至目前,共有80家企业、93个项目入选试点示范名单。
王世江表示,《行动计划》从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各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光伏人才培育六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目前,《行动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建平指出,在《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
“相关政策实施有效增强和提升了我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和引领力,为顺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了坚强支撑。
”曾建平告诉记者。
一组数据也证明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在规模、产业链完整性和技术水平上均处于行业地位领先。
2023年1—4月,我国光伏发电装机48.31gw,同比增长186%;新增装机33.66gw,同比增长154.8%,表现十分亮眼。
曾建平表示:“光伏产业是典型的新能源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领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能源革命与信息革命两大正在加快落地的革命技术的核心交汇点。
”正因如此,光伏产业的智能化升级犹为紧要。
与会专家也表示,智能光伏是长坡厚雪的主赛道,具有极高的发展上限。
从过去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光伏产业的技术性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智能光伏产业仍然需要全行业、全链条、多领域的积极支持与投入。
智能化生产提质增效
会上,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等示范企业均针对自身在智能化生产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几位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光伏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本质上是产业的数字化赋能,实施推进光伏产业的智能化升级能够提质增效,帮助产业链凝聚上下游,甚至能够影响到产业链本身。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王楠指出,智能化控制是实现低成本和高能效的关键技术,建设智能化产线、上下游联动产业链,能够形成光伏一体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协同优势。
王楠表示,在硅片的生产环节,公司在大力建设自己的数字智能化产线、积极研发创新技术的同时,还大量引进外部高端智能化设备与技术,导入wms、ems等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发挥系统协同制造的优势,实现全流程的整合优化,以达到全生产线智能化制造的目标。
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方面也卓有成效。
依托gis技术、bim技术、遥感技术、ai技术等,公司实现了智能化选址、自动化设计出图、智能排程施工,同时依托辅助施工机器人实现智能化施工;在户用及分布式光伏领域,大力推动无人机自动勘察及设计,根据航拍生成三维模型,实现光伏组件自动排布、线缆路径自动优化、物料bom自动生成,同时对接仓储物流系统实现智能发货派单,在施工并网阶段依托ai技术实现在线工程验收,基本实现了全生产流程自动化的目标。
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能源规划总监韦安指出,实现光伏产业的数字化赋能要“两步走”,第一步是数字化替代,第二步是智能化升级。
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在硅片产线自动化智能化领域具有领先经验。
公司拥有硅片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线,并围绕主要产品开展技术研究,在推广自动化生产线及物流线、全自动一体化检测设备、硅片打码读码设备、建立硅片信息追溯系统等方面均取得技术突破及技术领先。
在硅片业务方面,公司已经实现了排产、运输、作业、检测、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在硅片业务之外,公司在数字化的方向还有待深入发展。
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赵鹏表示:“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我们的制造会变得更简单,这是我们未来亟须努力的方向。
”
智能化管理降本提效
除了智能化生产,示范企业还分享了智能化运维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王楠表示,智能化控制系统,尤其是ai智能监控的实现,赋予了相关产品高性能、低能耗的技术优势。
据介绍,为满足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电站的管理运维需要,京东方着手建设智能运维云中心,远程实现网格化管理,对电站实现远程实时动态管控,通过智能运维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在现有远程智能化运维中心外,京东方加大投入,致力于打造光伏智能化设备、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生产线智能化制造的新能源智能监控平台等平台建设,以保证产品的性能效率和稳定性。
王楠告诉记者,智能制造和智能运维是光伏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只有通过对这二者的不断研发调整,才能实现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布设的地面光伏电站
韦安以企业研发的一系列专用开发工具为例,就企业的智能化运维布局向记者做了详细阐释。
韦安表示,数字化工具在电站实际部署使用中能够极大提高设计效率与未来水平周期。
在应用端,一方面是勘测评估过程中,智能化应用提高了测算效率;另一方面是在决策过程中,智能化应用凭借准确性高、计算能力强的特点,能够作为一项实用的决策辅助工具。
他表示:“未来,我们会面临电力市场改革,分布式市场甚至会出现现货交易。
现货交易的电价是实时波动的,必须依靠智能化的手段,也就是ai的模型和算法去预测。
除了智能运维带来的管理优势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也是未来光伏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
赵鹏表示,光伏产业发展到今时今日,整个产业都面临着对于“软实力”的要求与挑战。
提高“软实力”的关键是提高运营效率,而打造数字化的平台支撑是最有效率的pg电子娱乐平台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基于企业管理层面的信息化基础,以数据流和云数据为支撑,银川隆基将单晶车间进行网络化布局,建立单晶硅生长数字化平台,实现科学、智能管理。
此外,企业还建设了全工厂覆盖、关键技术设备互联的工业以太网络,引入erp、mes等工业软件系统集成为主的信息化系统和实时数据库,建立以大数据分析系统为主的现场监控与管理、技术分析与改进系统。
在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全产业链智能化生产运维。
智能光伏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
智能光伏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动,而政策的扶持,以及它为各行业带来的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等功能也预示着智能光伏广泛的发展前景。
去年,为推动光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应用、智能运维、智能调度,全面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推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在此之前,2018年4月由工信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印发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结束一个计划周期。
经过上一个智能光伏产业发展周期,我国在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
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
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
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
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智能光伏时代的来临,给了中国光伏企业站在新的更高历史平台的机会。
专家指出,未来光伏的智能化建设应围绕三大块展开,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及其设备的自动监测或感知;二是加强基础研究,特别是各类分析和诊断模型,基础数据库的开发与应用;三要注重应用端基础自动化建设及运维需求为导向的工程设计。
来源:中国电子报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3-06-29 14:52
2023-06-28 18:39
2023-06-28 18:26
2023-06-28 18:13
2023-06-28 18:00
2023-06-28 17:52
2023-06-28 17:39
2023-06-28 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