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09:06:57 信息编号:k224149 浏览次数:61
今年以来,作为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方向,光储一体化正加速发展。
宁德时代与光伏领域巨头阳光电源9月初确定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携手开拓全球光储一体化市场。此前,宁德时代已与晶科能源就“光伏 储能”产业链达成合作。
两大新能源龙头联手
光伏行业调整后反攻
9月5日,a股新能源板块集体反攻,光伏概念股如日出东方、振江股份、宇晶股份、鸿路钢构等涨停。光伏加工设备龙头迈为股份大涨15.95%。在连续调整之后,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固德威、禾迈股份等均涨超7%。
据宁德时代官微消息,日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率队到访阳光电源集团总部,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开拓全球光储一体化市场。业内人士判断,伴随着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深度替代,未来产业链上的公司进行“跨服”合作将越来越频繁,甚至成为一种大趋势。
此外,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利用鲁北盐碱滩涂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等建设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发展模式。
光伏设备营收增速创十年新高
机构持仓创新纪录
过去数年来,受益于“双碳”愿景和技术革新的推动,作为光伏产业支撑行业而存在的光伏设备行业景气度提升显著。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今年前六个月的光伏装机量已超过去年前十个月装机之和。7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39%,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18.8%,海内外需求共振下行业高景气延续。
数据宝统计,上半年光伏设备行业实现营收3929亿元,实现净利润4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126%。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营收增速为十年来同期新高,净利润增速为六年来同期新高。
单季度来看,光伏设备行业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增速均超130%,是新能源细分领域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
机构向来热衷高景气赛道,光伏设备行业作为新能源最火的赛道之一,备受机构追捧。数据宝统计,今年二季度末,光伏设备行业上市公司持仓机构合计达到1.77万家(未剔除重复持仓),机构持仓市值逼近万亿,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储能的战场:初露头角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能源需求的加速增长,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叠加上今年高温灾害、四川水电枯竭,能源的大幅缺失让储能的发展提上案头。
储能分为三种,按照能量储存方式,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三类。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近年来快速发展,装机占比不断提高,宁德时代发展的就属于化学储能。
目前储能正处于需求爆发期。一方面,国家政策不断加码。2022年以来,储能行业不断传出利好消息。政策方面,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储能列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同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陆续出台政策,开展储能容量电费试点及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试点,大大拉动了产业各界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配储能或共享储能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需求不断提升。难以控制的高温天气叠加地缘冲突下的能源的不稳定性,储能成为当务之急。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海外尤甚。2022年,光伏等新能源飞速发展,使得对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 年上半年全国储能锂电池产量达 32gwh,同比增长 113.3%。
放眼海外市场,在各国政策支持下,电网调节、能源保障等需求也拉动了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特别是欧洲市场,受到能源供需紧张影响,光储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作为下一个万亿蓝海,储能的增长才真正开始。
规模应用在即
未来两三年或迎爆发期
尽管储能市场现在很火,但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储能大规模应用的“堵点”。
储能电站成本近年来不降反增,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以来,电站储能epc价格迅速上涨,平均价从2021年的1.1/wh至1.8元/wh上涨至2022年上半年的1.5/wh至1.9元/wh。“受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电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化学储能的成本也不断上涨。”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表示。
“从目前储能电站运行情况来看,若储能峰谷差价超过0.7元/wh,便可以实现一定盈利。如浙江省的平均峰谷价差大于0.9元/wh,直接推动了用户侧储能的大发展,2022年以来,浙江实施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多达18个,规模近100mw。”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卓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除了锂电池,电化学储能还包括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其他技术路线,不过目前最为成熟的仍然是锂电池技术路线。“不同储能技术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各有优缺点,未来技术创新迭代等是储能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条件,最终必然面临储能技术路线选择,需通过实践来证明哪种场景下的技术路线更合适。”何卓新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因此,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电池厂商采取“两条腿”走路,同时布局储能用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孚能科技9月16日晚公告称,拟投资建设24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以现有动力电池先进技术为依托,进入储能电池市场。
“公司针对储能电池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该项目将在目前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循环寿命。此外,公司处于中试阶段的的钠离子电池也可用于储能领域,并在成本方面较主流电池方案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孚能科技相关负责人称。
当前出于经济性考虑,共享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模式受到追捧。何卓新表示,“共享储能有利于把分散的储能资源集中起来管理运营,交由电网进行统一协调调度,能更好地推动源、网、荷侧的储能能力全面释放,提高储能资源利用率。从青海、山东等地共享储能的实践来看,共享储能可以更加灵活地调度,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
“根据《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我国储能发展目标是30gw,结合各省市区的风电装机配储及相关规划,预计这个目标会提前实现,实际储能装机规模将远超30gw。”何卓新表示。
尚有不足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踊跃投身,但在储能方面,中国的发展稍有落后。
第一,目前我国的储能产业并没有独立出来,储能的发展大多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活。宁德时代的这次偏低的毛利率也是布局储能领域企业的通病。据国信证券一位锂电行业分析师分析,去年欧美储能装机出现爆发增长,今年国内也有这一趋势,各家厂商基本处于跑马圈地状态,在一定程度牺牲毛利率,而保住市占率有必要性。
第二,储能价格传导机制较慢,对成本变动较为敏感。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让储能行业的发展遭遇了更大的难题,“增收不增利”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2年6月,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47.10万元,同比增长高达420.94%。
第三,电池技术停滞不前也是储能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以现有电池技术测算,大多数储能电站的电池循环次数约为3000-6000次,在实际运行中,频繁充放电也会加速缩短储能电池的寿命,意味着储能电站在运营4-5年后或将面临着更换储能电池的问题,延长了收回成本的周期。
电池技术的迭代和升级仍是主攻方向,以技术升级换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已经势在必行。在市场爆发前夜,先把技术储备做好,对于储能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强强联手的初衷,也是布局储能的企业应该遵守的金科玉律。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2-11-02 17:09
2022-11-02 16:57
2022-11-02 16:36
2022-11-02 16:09
2022-11-02 16:04
2022-11-02 16:02
2022-11-02 14:48
2022-11-02 14:47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