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3 14:16:40 信息编号:k223688 浏览次数:93
美的集团,又有了新动作。
近日,美的集团子公司发布了光伏产品,继tcl、创维、海尔、格力之后,又一个家电巨头跨界光伏产业。
这意味着,美的集团to b战略又进了一步。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对此并未买账,当下市值不足3883.2亿元,相比2021年2月18日创下7615.08亿元的历史高点,折损了近4000亿元。
被誉为核心资产的美的集团,为何沦落至此?跨界光伏,是不是一个好主意?光伏行业上下游博弈剧烈,美的集团此时入局到底有几分胜算?
1、借东风,抢赛道
虽然在财政方面,中央财政已经停止了对光伏的直接资金补贴,但过去两年来关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用电的支持政策可谓一波接着一波。仅2022年6月,就先后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下达202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六部委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等各种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支持。相比之下,家电产业获得的政策支持可以用“九牛一毛”来形容。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双碳”战略深入实施、俄乌战争导致的全球能源危机,以及光伏产业链相关技术逐步成熟,光伏产业已经明确在国家层面能够实现气候改善、在经济层面能够增加巨量经济效益、在产业层面能够增加巨大发展空间、在用户层面能够实现资源的开源节流。
在全球能源危机与全球低碳经济的驱动下,虽然失去了中央直接补贴,但光伏产业仍在以超高速发展。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4.88gw,同比增长13.86%,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占比。2022年1~4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合计16.88gw,同比增长138%。
面对这组行业数据,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犷”的对比。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家电零售总额仅同比微增3.6%,而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家电零售市场出现了超过10%的销售额下降,第二季度数据还会更加凄惨。
在企业经营层面,光伏产业也在加速前行。根据上市公司板块分析,2021年光伏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962.98亿元,同比增长44.54%;实现归母净利润696.15亿元,同比增长75.79%。同期白色家电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8%、黑色家电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98%。2022年第一季度,光伏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16.79亿元,同比增长73.64%;实现归母净利润208.96亿元,同比增长111.59%。
这种对比在创维集团的业绩上表现得十分充分。根据创维集团2021年财报,以光伏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0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43.3%。
传统家电产业在业绩营收增速的对比上非常强烈,同样对比强烈的还有产业体量。光伏板块上市公司在2021年的总营收,还不及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两家上市公司的营收之和。但是,在“双碳”战略的驱动下,未来光伏产业预计销售规模将达到同家电产业一样的万亿元级别。这意味着,从产业运营角度来看,光伏产业无疑是一个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增速极高的朝阳产业,正是面临存量市场瓶颈、利润日趋微薄、政策红利稀少的家电产业所亟待开发的“新赛道”。
2、“钱”景喜人,玩家涌入
美的集团对光伏高看一线,并非没有道理。
首先,光伏为高景气赛道。
毫不夸张地说,光伏成为我国能源变革的关键引擎之一,在“碳中和、碳达峰”驱动之下,迎来了高光时刻。
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同比激增1.4倍左右,其中山东、河南、河北的新增名列前茅。
站在“风口”之上,光伏企业赚得盆满钵满:2022年上半年,a股光伏上市公司中,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15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有13家。
海通证券表示:“光伏行业的投资逻辑始终是需求>供给,各个环节每年总有新企业、新技术、新产能进入,重要的还是行业的持续成长性,当前的扩张都会被长期的成长空间消化。”
其次,跨界成功有先例。
目前,家电行业的大玩家几乎不同程度跨界光伏,涉足光伏直驱离心机系统、光伏玻璃、单晶硅片、光伏组件等各个环节。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家电等产品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开拓新能源市场是传统家电企业积极转型发展的表现,家电企业在老百姓心中的品牌影响比较大,容易取得信任与支持。”
这其中,tcl与创维的表现颇为不俗。
譬如,2022上半年,tcl科技的营业收入为845.6亿元同比增长13.53%,净利润为6.64亿元同比减少90.25%;tcl中环的营业收入为316.98亿元同比增长79.65%,净利润为29.17亿元同比增长92.10%。
以上可见,tcl的主业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而收购的光伏业务却增长强劲,净利润远超主业。
再次,瞄准分布式光伏。
所谓分布式光伏,就是将光伏铺设在用户侧附近的屋顶、空地等处,是一种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的发电模式。
与之对应的是集中式光伏,通常在发电侧大规模建设,主要用于输电。
因而,分布式光伏的优势是应用场景广泛、设备铺设灵活、安装成本低,劣势是发电不稳定、电力传输损耗大,协同管理难度高。
据中信建投的测算,分布式光伏的成本为3.19元/w,而集中式光伏成本为4.17元/w,两者差距不小。
美的集团瞄准的正是分布式光伏这个细分赛道,渴望抓住重塑光伏版图的机会。
3、硅料紧俏,受制于人?
尽管如此,光伏能为美的集团的业绩注入“强心针”,仍值得商榷。
一方面,多元化一直不顺。
此前,美的集团的多元化已有多年,涉足智能电梯、半导体、跨境电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诸多赛道。
其中,工业机器人为主攻方向。
美的集团2017年耗资292亿元收购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巨头之一的库卡,却不想后者陷入滞涨的窘境,2021年的营业收入几乎与2017年的持平,至于其他投资也乏善可陈,令美的集团一直未能撕下“家电”的标签。
频频跨界的后果是商誉高企,美的集团以271.1亿元的商誉值在a股上市公司排名第二,成为无法忽视的隐患。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公开表示:“对于美的最大的风险,就是你能不能搞清楚这些行业的游戏规则和玩法。很多公司为什么收购之后,后期亏得一塌糊涂?因为你现有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并不懂这个新的领域。”
另外一方面,光伏博弈化。
光伏炙手可热之下,2022年以来有超2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这些公司原本有挖煤的,造纸、养猪的、卖牛奶的……从而令赛道颇为拥挤。
更为关键的是,下游玩家蜂拥而至,上游硅料供不应求。
2022年9月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告示,宣布安泰科于每周发布的多晶硅采集价格将暂停,这也是该报价自2014年以来首次暂停。
据公开数据显示,硅料价格创下十年新高,2022年1月至8月一共上涨了29次,而相比2021年1月份价格涨幅超250%。
一言以蔽之,硅料成为美的集团发力光伏的最大阻碍。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光伏“新兵”,美的集团能否成功掌控局势,仍不明朗。
总而言之,美的集团家电业务承压,亟需在b端打开缺口讲出新故事,因而战略前瞻切入光伏行业,但光伏内卷已无可避免,其能不能打仍需要耐心观察。
4、“光伏 家电”能成为最佳拍档吗?
发展光伏业务两年来,从取得的成效回看当时家电企业入局的初心,莫过于加大上游协同能力、发挥全国销售网络优势进军绿色产业、为家电产品开辟绿色发展新空间。
tcl和康佳从光伏产业链上游进入,这与两家企业在显示上游的布局优势相关,创维、格力等从产业链下游的产品模块和方案运营方面进入,主要是由于其本身就是家电产品制造厂,同时拥有丰富的家电销售网络,在产品和营销上具有传统优势,这也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条件。
家电企业跨界光伏赛道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光伏与家电产业规模都达到万亿级,而且在用能侧与家电产业相通,两者都涉及大规模制造、大规模零售、大规模服务。
tcl、康佳从电视终端起步,一以贯之延伸到上游的显示面板、玻璃、硅料硅片环节,建立起较完善的生态协同和产业协同能力。创维、格力则发挥制造优势、销售营销优势、垂直研发优势,抢占光伏市场。
随着光伏行业成本不断下降,特别是户用市场的扩大,光伏发电系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家电化的产品属性和发展趋势。家电企业基于自身在供应链、销售渠道、组装整合等方面的优势,有望将户用光伏做成下一个家电产品。
未来,“光伏 家电”如何组成最佳拍档,有很多种可能性。将光伏和其他家电产品结合,形成光伏空调、光伏厨电、光伏电脑等“光伏 ”家用电器成为一个方向;延展家电产品的应用范围,使传统概念中不属于家电领域的产品电器化,如太阳能帐篷、太阳能桌子等也被寄予厚望。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2-11-02 17:09
2022-11-02 16:57
2022-11-02 16:36
2022-11-02 16:09
2022-11-02 16:04
2022-11-02 16:02
2022-11-02 14:48
2022-11-02 14:47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