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双碳”目标积极推进,环保产业如何做出新调整来面临挑战和困境?-pg电子竞技平台

2022-11-07 14:33:07  信息编号:k226018  浏览次数:34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降碳、低碳及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被频频提及,“双碳”工作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碳达峰碳中和从意识主张变为正式行动,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践行环保责任,其背后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未来产业竞争的焦点将围绕碳中和技术展开。




所谓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让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020年,我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对中国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首先从时间跨度看,欧盟国家大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实现碳达峰,承诺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碳达峰时间的距离是50年-70年。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的时间表是30年。从排放总量看,我国当前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大约在100亿吨左右,中国需要用比发达国家更短的时间来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降幅,其艰难程度足以想象。




在这一背景下,环保产业如何更好的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中去,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01




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和准备期,也是推动全面低碳转型定方向、打基础、见成效的关键5年。在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大规模转型过程中,对环保产业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将持续增长。




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介绍,近年来,环保产业历经调整、恢复后,当前进入转型期。碳达峰碳中和为环保企业带来了新机遇。




“我国环保行业不是到了瓶颈期,未来有很多事情要做。”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伏京看好环保产业前景。他认为,随着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出台,细分业态、细分领域市场空间和机会将渐次打开。




在李伏京看来,一些新的细分领域,比如像环卫一体化,现在已经到了市场化关键节点。比如矿山修复、场地修复领域,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水务领域的管网,以及没有完全启动的再生资源领域,都是环保行业的潜在市场空间。从另一个维度来讲,我国经济社会向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双碳”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为产业打开了新的大门。




环保企业数量的增长印证着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拥有生态环保相关企业近70万家,5年新增注册企业平均增速达44.31%。




赵笠钧表示,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10年内生态环境将迎来根本好转。未来5年到10年,我国现存的城市黑臭水体、垃圾处理、工矿企业污染等短板会加速补齐,传统环境治理工作将在2030年左右收尾。




“企业要前瞻性地做一些思考和预判,当我国产业发展、能源结构有新变化时,环境产业的服务一定也会随着这个趋势发生变化。”赵笠钧说。




02




“双碳”目标下环保产业的部署与调整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层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系列部署,从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环保产业内涵被数倍打开,产业责任也数倍增加。环保产业将从过去的“治污”为主,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良好生态协同推进的新阶段。




目前,为实现“双碳”目标,环保产业正在进行相应优化调整。例如,在水处理行业,基于资源回收、能源开发与利用和碳平衡理念的未来污水处理厂在领先的环境公司已经开始实践;在大气治理领域,提出了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并且将通过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示范试点,进行减排技术/措施的协同控制效果评估;在土壤治理领域,聚焦到土壤修复产业中,恢复土壤碳库容量,减少土壤修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等;在固废处理处置领域,开发了提高生产效率,开展节能降耗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的减碳技术路径。






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选择




其中,在固废处理处置领域,一些先行先试企业在分享经验时,着重提到要关注小规模垃圾处理技术,如垃圾热解气化技术,探索其联合环卫业务形成一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拓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完善资源化产业链;探索可行的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路线,如废酸资源化、金属提纯等技术;研究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例如探索生物柴油、生物质制氢等。




03




“双碳”背景下环保产业的挑战和困境




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




在“双碳”的目标下,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为主导,只有国家和政府对整体进行宏观把控才能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是实际上,我国环保企业所面临的普遍情况是: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指导方针,多数企业还处于摸索状态,常常事倍功半,得不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具体表现为:①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制度不完善;②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来统筹协调整个行业,政府难以统一管控,也就无法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也就难以有效激发资本家对环保事业进行投资的兴趣和积极性;③硬件设施水平低下,大量环保设备粗制滥造,难以真正起到作用,严重阻碍了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已经陆续颁布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且正在逐步修订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法律的某些规定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相关的经济政策都不适用于实际情况,还需要进一步修复和完善。长期、持续、深度减排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通过法治建立起应对的长效机制。无论是采取更严厉的碳减排措施,还是建设完善碳市场机制,无论是增加碳汇的措施,还是借助技术革新和金融支持等,法治在规范相关行为主体作为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04




“双碳”目标对环保产业提出的发展新要求




需要科学分析市场前景




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之下,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碳中和也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前进目标,环保产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需要对环保产业的前景有一个乐观的认识,抓住发展机遇,用发展的目光对待环保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不但需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还需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同时,碳减排纳入环境监管后,对环保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未雨绸缪,尽早对未来行业可能带来的变化有所布局。在环保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内,除了直接的节能效益,其他碳减排效果有能被国家认可的碳核算方法都可去做,在工业领域的碳减排行动中应考虑生产全流程中的节能低碳,把降碳作为长期方向,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最优解。




需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 我国有些环境治理技术虽然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的平均水平。然而,对于大部分核心技术而言,还都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要想在“双碳”目标下快速发展环保产业,就必须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大部分环保类企业都是以中小企业和乡镇为主,生产规模不大,只有依靠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可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相应的优惠制度,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科技体系。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尽管还存在一些困境,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研发核心技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构建支持绿色制造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等手段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期待环保产业未来能更好的参与到碳中和、碳达峰的实践当中去。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