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5 10:26:36 信息编号:k62228 浏览次数:1183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推广污水处理厂下沉。
11月7日,国家发改委再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因地制宜推广污水处理厂下沉。
国家发改委如此“高频聚焦”污水处理厂下沉,释放了两个关键信号:
一是地下式污水厂一定是大中型城市相关设施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是地下式污水厂的推广建设应充分结合地区实际需求发展,避免盲目跟风,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01
我国地下式污水厂发展现状
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地上式建设,占地面积较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产生的臭气、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较大。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居民环境要求的提高,已建污水厂周边被居住区逐渐“包围”。城市污水收集量与处理设施容量不足矛盾,然而城市化让城市土地成为稀缺资源。
为应对日益稀缺的城市土地资源及满足不断提高的生态环境需求,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始寻求“向下”发展。用地集约、厂区景观好、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正在逐渐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新趋势和新需求,近年来逐渐在各地兴起。
与传统地上式污水厂相比,地下式污水厂是突破稀缺性土地资源的内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优势明显。
占地小、土地利用率高: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箱式构筑物、集约化布置,较地面式可大大减少占地,提升周边土地利用率。根据调研数据,地上污水厂占地指标一般为0.8~1 m²/m³,而地下式污水厂占地指标为小于0.5 m²/m³,用地可节省37%以上。例如,京溪地下污水厂单位水量占地指标为0.18m²/m³,单位占地仅为传统地上式的1/5。
环境、噪音污染几乎消除:厂区生产构筑物全封闭管理,主要产噪设备均处于地下封闭箱体。地面空气、噪音、景观环境改善,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面景观好,提高区域价值:箱体顶部进行覆土绿化,与公共空间形成良好的融合,除了实现环境的和谐统一,也通过加强人的互动性,提高了区域的开发价值。
出水相对稳定:箱体下沉并封闭,水温比较恒定,恶劣天气的影响较小可有效保证出水水质的相对稳定。
国外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开始得较早,芬兰1932年就开始建造地下式污水处理厂,20世纪70、80年代开始,瑞典、挪威、法国、荷兰、日本、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开始陆续建设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目前,世界上10多个国家稳定运行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有200余座。其中,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始建于1941年的henrinksdal污水处理厂建设在岩洞内,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岩石污水处理厂,是全球最大的mbr工艺污水处理厂;法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建在马赛市中心,地面是有名的足球厂。
我国地下污水处理厂起步晚,但是发展比较快,从2010年开始“下地”目前已有建成/在建地下式污水处理厂200多个,占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数的5.7%左右,分布于全国27个省、直辖市,其中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数量居前三。我国首座设计、建设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是深圳布吉污水处理厂,首座建成通水的是广州京溪污水处理厂。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主要建设形式包括:
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即将水池埋入地下,操作层和景观层露出地面。这种建设形式挖深较小,建设成本较小,不存在消防问题,但是占地面积仍然较大,同时对除臭和降噪的要求较高。代表性的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如深圳福田污水处理厂、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等。
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即污水处理构筑物全部位于地下操作间,设备检修通道也全部位于地下。这种建设形式地面开发效果好、景观好,整体密闭性好,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但是整体来说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较高,交通、消防、通风、照明等要求高。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会是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主流建设形式,与环境融合程度较好,与城市公园、运动场、城市综合体、商场、办公等公共空间形成有机结合。与地面景观、公园融合,例如深圳布吉污水处理厂、合肥清溪污水处理厂等。贵州三桥污水处理厂地下为污水处理厂,地面为公交枢纽站;北京方庄污水处理厂地下为污水处理厂 公共停车场 水环境科技馆,地面为生态公园,地上为大型综合商场 行政办公楼 文化创意园 都市农业;日本东京有明污水处理厂上部为体育场;贵医污水处理厂医疗教育、综合商业、城市文化公园、城市居住、污水处理五大板块为一体,地下-4~-5层为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
02
地下式污水厂“遍地开花”,是跟风还是城市需要?
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已建在建的地埋式污水厂近200余座。2022年更是“遍地开花”——
“河南省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
“湖北首个全埋式地下再生水厂主体结构封顶”
“上海首座全地下mbr污水处理厂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江苏省处理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项目进展顺利 ”
“浙江省最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复工”
“山东首个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即将落户济南”
“西北最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正式通水”
......
对于地下式污水厂的推广与应用,一些行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锋认为,并不是所有水厂建地下污水处理厂都是合理的,要围绕几个要素进行评估,如果它是正价值的,那就一定要建。
侯锋对于“是否要建设地下污水处理厂”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标准:是否符合环境友好型、土地节约型和资源回用型的要求。
桑德集团前执董张景志认为,很多时候选择将污水处理厂建在地下是无奈之举,由于征地等问题,不得不选择建在地下,因此不宜于大面积推广。
关于地下污水厂的建设运营成本,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要高于地上污水处理厂很多——
如果单从水务企业角度考虑,地下污水处理厂并非首选。
北控水务常务副总裁李力曾说,我认为地下污水处理厂确实是环境友好型,但还谈不上资源节约型。
碧水源总经理戴日成曾为大家算了一笔账。“一般来说,地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费用在吨水2000元左右,地下约4000元,造价可以说是翻番。有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差,造价还会更高一些。”
在运行成本方面,戴日成表示,以昆明第九污水处理厂为例,“目前常规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出水达一级a的价格约为1.2元/吨,而我们在山西省太原市晋阳32万吨处理规模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的报价约1.5元,也就比地上的报价高0.3元。”
03
“跟风式”地下污水厂:既不环保也不低碳!
同样是面对着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的难题,为什么经济更加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却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爱答不理”?
对此,北京建筑大学环能学院郝晓地教授、于文波、王向阳等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评价》中,分别从基建投资、环境影响、生态效益三方面进行了非常客观的解释:
1、从基建投资来看
建设阶段:因地下污水处理厂纵向空间设计布局,额外增加了开挖基坑与建设大型地下框架结构的要求,所以所需建材与能耗远高于地上污水处理厂(建造费用约为地上污水处理厂的1.31倍)。
运行阶段:地下污水处理厂出水以及剩余污泥需要从地下提升至地表排放或处理,使污水处理的单位能耗升高。
同时,地下污水处理厂额外增添的照明与通风设备也相应增加了处理能耗。
拆除阶段:由于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阶段投入较大工程量,拆除阶段所需工程量也相应增大——巨大基坑需要掩埋填平,导致建筑垃圾量增加,亦使施工能耗相应增加。
可见,无论在哪个阶段,地下污水处理厂都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不利于资金筹措、周转与回报(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全生命周期总成本要比地上污水处理厂高出22.8%。
2、从环境影响来看
同种工艺(mbr)、同等处理规模(10万m3/d)以及同样进出水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新型的地下式建设模式和传统的地上式建设模式,全生命周期环境综合影响有所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地下式建设模式使得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综合影响指标上升3.0%,虽然涨幅不大,但从整个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总量来看,其增加的环境影响值相当巨大。
如全球温室效应潜能生命周期内增加 2.20e 07kgco2-eq,大气酸化潜能增加3.07e 05kg so2-eq。
可见,为了获得社会效益(花园式设计、地上公园),而对环境又继续增大巨大的负担,这种做法显然是十分“短视”的。
3、从生态效益来看
虽然有研究数据显示,地下污水厂的地表园林景观产生的生态效益约为地上污水厂的1.75倍。
但与基建投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相比,生态效益显然远无法实现“效益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地下污水厂的地面景观罕有向公众开放,其真实功能也就相当于一块绿地的价值,并不能在上面开发房地产。
此外,针对“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可以升值其周边的房地产价格”的观点,文章也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只不过是对地下污水处理厂“眼不见为净”的浅显认识。
地上污水处理厂目前也可以在外观设计上有所升级调整,也可以通过加盖封闭方式收集尾气并净化排放,对周围居民并没有太大的嗅觉影响。
总结
总之,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既不环保,也不低碳。不到万不得已,切勿盲目兴建。
在污水厂建设占地要求和城市发展矛盾日渐加深的今天,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并非是所有国家、城市的最优解。
因此,如国家发改委所提,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应该因地制宜!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3-01-03 18:21
2023-01-03 18:12
2022-12-26 15:02
2022-12-07 09:55
2022-12-06 10:07
2022-12-06 09:58
2022-11-25 11:09
2022-11-24 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