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热点

零添加江湖战况激烈,“双标”门后酱油企业是否还会有“春天”?-pg电子竞技平台

2022-10-10 15:17:36  信息编号:k225509  浏览次数:40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大讨论再次袭来,这一次的舆论焦点是酱油行业,漩涡中心是酱油龙头海天味业。



近日,有网友和自媒体称,海天酱油在国内和国外销售的产品配料表不一样,国内销售的酱油产品含有添加剂,而国外销售的产品则不含添加剂。一时间,海天味业陷入酱油添加剂“双标”争议。9月30日和10月4日,海天味业两度发布声明否认“双标”,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双双下场回应,但质疑声仍甚嚣尘上。



随着事件的发酵,大众又一次将目光聚焦于食品添加剂,与之“对立”的零添加酱油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事实上,在酱油行业内外交困倒逼下,海天味业们的“零添加”战事早已打响,而层出不穷的酱油概念和产品,是酱油企业激烈竞争的必然产物。且有分析人士认为,酱油行业的零添加之战或将愈演愈烈。



01



海天“火上浇油”



从8月份开始,辛吉飞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科技视频”:糖水加香精合成的蜂蜜、没有肉的淀粉肠、明胶片混合糖浆制成燕窝、一勺“三花淡奶”让白开水秒变羊汤等等。伴随着辛吉飞以一己之力揭秘“海克斯科技”,他在抖音平台30天涨粉600多万。直到有一天,平台客服告知辛吉飞,要求他注意视频内容,不要引发大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辛吉飞一怒之下直接注销了600多万粉丝的账号。



大众对于酱油的关注同样源于辛吉飞。9月底,有网友通过视频账号发布,海天在国内售卖的酱油,和它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等地的酱油,实行的是两套“食品安全”标准。同样是海天老抽王,在国内售卖的有一堆食品添加剂,比如谷氨酸钠、三氯蔗糖、苯甲酸钠等等,而在日本售卖的海天老抽王,标示却只有水、大豆、食用盐、砂糖、小麦。






在海天金标生抽的配料表看到,其除了天然原料,主要的添加剂是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这与大部分网友晒出的海天酱油配料表基本一致。






上述5种添加剂中,前3种为增味剂,苯甲酸钠则为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三氯蔗糖则为甜味剂。但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并未被明文列为一级致癌物,也未被国际淘汰。



网友质疑,海天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双标。



9月30日晚间,海天味业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声明,对近期产品添加剂争议进行回应。在声明中,海天味业表示,部分短视频账号利用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制造焦虑和恐慌,在网络上制造并且散播谣言,严重损害了公司品牌形象,其言行己构成对公司名誉权的严重侵害。






海天在第一份声明中强调了三点:



第一,海天所有产品都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产,并且随时接受国家及各级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常态化监督和检查。



第二,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法规要求。



第三,对恶意造谣的几个短视频账号进行调查取证,并追究法律责任。



海天的第一份声明并没有回复关键的质疑“双标问题”,而且将网民的质疑扣上了“妖魔化食品添加剂,黑化中国食品”的大帽子,进一步引起了网络的发酵和反弹。



10月5日,海天味业再次发布第二份声明《中国品牌企业的责任、担当与呼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称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国的食品制造中,各企业按照各国标准和产品特性合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海天售卖的国内国外产品内控标准是一致的,并未“双标”。 用食品添加剂来误导消费者认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要么是不明真相,要么是别有用心。”



海天的第二份声明进一步置自身与网络上的质疑于对立的两面。海天这样的公关水平,不是在灭火,而是在火上浇油。两份声明之后,海天被近乎一边倒地指责为“傲慢”,“没有正面回答根本问题”。



02



海天到底有没有双标?



在海天的两份声明中,一再强调“符合国家标准”。也就是说,在国内的产品与国外的产品不一样,是因为各个国家对于酱油的要求标准不一样?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虽然,有网友扒出,所谓“行业标准”,其实就是这些大企业参与制定的。据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结果显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耗油、配制酱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也是甜醋、原酿本味酱油团体标准的起草人之一。此外,海天还参与起草制定和修订了《料酒质量通则》、《酿造酱油工艺技术规范》、《酱油质量通则》等国家标准计划,目前还在起草或批准过程中,还没有正式发布。






在酱油中适当加入添加剂在我国的行业标准中是一种正常现象,目的是为了产品品质的稳定、保质等。有专家认为,海天味业的“双标”问题并非是因为中日两国不同的行业标准引发的。海天味业国内外酱油配料表因品不同,只要不违反销售国和生产国的行业标准就是合法合规与允许的。



但事实上,对消费者而言,符合标准并不代表着绝对的健康和安全。



近年来,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觉醒,对食品添加剂愈发“谈虎色变”。此前雪糕中的“卡拉胶”也一度被推上争议的舞台。然而,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卡拉胶是国内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其主要被用做乳化剂、稳定剂和增稠剂使用。



我国《食品安全法》显示,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健康时报》在10月4日发文称,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食物的口感、色泽和保质期都远不如有添加剂的品种。目前,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大约有2300多种,远远低于世界各国已经批准的15000多种。



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是,如果食品添加剂被滥用或者违规使用非法添加剂,那必然是有害的。比如说,三聚氰胺、福尔马林、苏丹红这些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也曾经在中国的食品行业被大规模使用。再比如说,三花淡奶的使用范围是用来调制咖啡、制作甜品、奶茶等,而如果用它来做羊汤,就是超范围滥用。



一定程度上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是如果长期食用是否有害,又无从得知。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的提问是,生产企业为了产品口感更好或者更利于保存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损健康,是否值得?



在大众的心里认知中,食品添加剂等同于化学产品,即使严格规范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但如果长期被食用,总非有利于健康。



03



零添加江湖战况激烈



零添加背后是波谲云诡的商业竞争。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声明所载,酱油起源于中国,距今1800年前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酱清、豆酱清、酱汁、清酱”制作,我国食用酱油的历史非常悠久。而如今国内酱油行业的格局形成还得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



1955年,佛山25家古酱园合并成立一个地方酱油厂,此乃海天酱油厂前身。但在传统酿造工艺下,产能天花板一直未能解决。转机始于庞康的到来,1982年庞康来到海天酱油厂,担任基层技术员,此后其一路做到了海天味业的董事长兼总裁。其通过引进国外生产线扩张产能,同时狂打广告和渠道扩张,将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佛山酱园”发展成为全国市占率遥遥领先的酱油生产企业海天味业。



1989年,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公司(以下简称“美味鲜”)成立,其前身为有着100多年历史的“香山酱园”。1999年,美味鲜被中炬高新收购,2005年注册“厨邦”商标,2015年开始宝能参与中炬高新举牌定增并用4年的时间让姚振华成为后者的实控人。30多年的时间,美味鲜几经易主,但也在中国酱油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



美味鲜成立后三年,港资企业李锦记乘着改革开放东风,开始进入中国大陆,其用30年时间,逐步发展成为国人厨房里常用的酱油品牌。



世纪之交前后,也是属于杨振的时代。1996年,湖南34岁的语文老师杨振在香港注册加加酱油公司,以“一瓶当两瓶用”的独特方式崛起,并于2012年上市,成为当时的“中国酱油第一股”。



除了海天领衔的一超多强外,各地都有区域酱油品牌,行业格局已然形成。而新入者要在已经比较稳固的市场中分出蛋糕,只能另辟蹊径,千禾味业即以“零添加”闯出一条路。



千禾味业前身恒泰实业成立于1996年,彼时主营调味品添加剂焦糖色。但随着生抽及鲜味酱油的迅速发展,老抽占比下降,焦糖色市场容量随之下降。2001年前后,千禾味业决定向下游酱油等调味品发展,面对海天、厨邦等强势对手,千禾味业于2008年首推“零添加”酱油,与海天等形成差异化竞争。2012年,公司改制为股份制,并直接更名为“千禾味业”,形成了以“千禾”系列酱油、食醋、料酒、复合调理汁等调味品为一体的企业;2014年千禾发展开始集中发展以零添加酱油为代表的调味品,2016年登陆a股。到如今,一提起零添加酱油,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千禾味业。



根据互动平台回复,目前,千禾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已占公司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随着零添加产品收入的不断增长,千禾味业上市后收入连年递增,从2016年7.7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9.25亿元,5年时间翻了2.5倍;2022h1,实现营收10.15亿元,同比增长14.56%。归母净利润也从2016年的刚过亿元成长至2021年的2.21亿元;2022h1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80.56%。



当然,面对千禾味业的来势汹汹,老牌酱油企业不会坐视不理。海天味业早在10年前也重磅推出零添加酱油产品,意图围剿千禾;李锦记也在几年前布局零添加产品。



加加和厨邦的反应则慢得多。公开资料显示,加加食品在上市十年首亏、问题缠身后才于今年4月推出1升装的零添加特级味极鲜。公司实控人、名誉董事长杨振在日前召开的“大破大立,构建供应链体系”的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加食品需要围绕三个方面立下决心,首当其冲的即是“一鼓作气,坚定执行零添加系列、减盐系列产品的战略规划”,足见公司对零添加寄予的厚望。



无独有偶,同在今年4月,中炬高新厨邦美味鲜推出了小蛮腰系列高端新品——厨邦零添加原汁黑豆特级生抽、零添加原汁特级生抽。公司在接待调研时表示,“推出零添加新品,从战略上看是产品的卡位问题,弥补高端产品的缺失问题。”事实上,不只零添加,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酱油企业推出新概念,诸如减盐、提鲜、有机、儿童酱油等等。



典型的如加加食品,其于2018年开始重点进行减盐酿造工艺研究并于2019年正式推出“减盐”概念和产品,如今将减盐作为公司卷土重来的“王牌”。而紧随其后,海天味业推出淡盐生抽,李锦记、厨邦也纷纷推出更高端健康的低盐酱油产品,如李锦记薄盐生抽、薄盐醇味鲜,厨邦淡盐酱油等,“淡盐”领域同样厮杀激烈。






04



酱油企业是否还会有“春天”?



当然,不管是海天“双标”门还是整个酱油行业的内外交困,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关心的是酱油企业的投资价值。经此一役,行业格局是否会有变化?酱油企业是否还会有“春天”?



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海克斯科技”火爆网络以及海天“双标”门的讨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也加速行业对零添加研究的深入。“从投资者涌进互动平台提问及各酱油企业的线上旗舰店咨询、购买情况来看,短期或影响海天销量,但长期影响不大,同时利好千禾味业这一类主打零添加的企业。”



上述的行业分析师也表示,长期来看,酱油及调味品行业并不悲观。“一方面,国内酱油行业集中度较低,从国外发展趋势来看,龙头企业具备不断扩张并抢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的能力,这意味着行业集中度还将不断提升,包括目前a股4家酱油类上市公司在内的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另一方面,从我们渠道调研的情况来看,相较去年而言,到今年七八月份,调味品行业渠道恢复情况良好;且随着疫情的改善和经济回暖预期、餐饮改善,普遍认为调味品行业还是比较乐观的。”



据调味品协会数据,在2020年,日本酱油行业cr3已达53%,我国酱油cr3大约24%,其中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市占率17.70%,行业产量排名第二的企业中炬高新占比3.74%。对比来看,我国酱油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企查查数据也显示,截止到2022年7月,我国酱油制造企业共5276家存续或在业,3年内(2019年7月-2022年7月)有852家相关企业成立,有134家企业注销或者登记状态异常,每年净增长239家企业。而随着2021年行业遇冷,新增注册企业数量骤减至161家,2022年上半年仅注册32家。



银河证券最新研报亦指出,受益去年低基数效应、社区团购对渠道的冲击边际减弱、部分企业显著减少费用投放力度等因素,今年q2调味品行业收入端与利润端呈现环比加速修复态势。7月c端仍处于去库存状态,需求增速放缓,b端受益餐饮需求弱复苏,预计环比改善,展望下半年,乐观看待行业边际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行业分析师还认为,行业内外交困倒逼酱油企业各寻出路,消费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或也是酱油股新的业绩增长点。



以海天味业为例,早在2014年,其就通过并购介入腐乳行业,此后的2017年、2019年两度出手“买买买”,布局醋和芝麻油领域。到2020年,海天的多元化一发不可收拾,从火锅底料到中式复合调味料,食用油到大米,甚至推出苹果醋饮料和胡萝卜发酵果蔬汁等,产品品类迅速扩张。



无独有偶,中炬高新产品也覆盖酱油、鸡精粉、食用油、蚝油、料酒等共11类,全系列sku300 件;千禾味业的产品品类也从酱油扩展至料酒、醋、蚝油、香油、便捷调味料等。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