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15:05:12 信息编号:k226333 浏览次数:104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深入,传统污染物如pm2.5、黑臭水体等已基本治理得差不多了,各种各样新的治理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完成,这些新任务包括臭氧、污泥、新污染物等,由此也释放出了一些新的商机。
01
2022环保产业“新蓝海”
1、管网
管网工作不是2022年刚刚开始的,但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却是2022年才正式启动的。
2022年3月15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至2025年,在50个城市(县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工作。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5大项: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实施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以及完善供水管网管理制度。
这意味着,管网治理工作在经历了高层喊话、规划出台之后,终于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如果有机会参与到“十四五”时期的管网漏损治理试点,有助于环保企业抢占“先发优势”。等到未来“十五五”真正开始大规模治理管网问题时,这些参与过试点的企业相比同行就能拥有一定的领先身位。
2、污泥
与管网工作类似,污泥工作也是经历了多年喊话之后,2022年终于出台了顶层设计方案。
9月27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于实施污泥无害化处理,推进资源化利用做出详细安排。
文件要求,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
同时,这份方案还对优化污泥处理结构,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做出了细致的安排,并规定4方面的保障措施。特别是对于“钱从哪来”的问题,《方案》提出了完善价费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等2条保障手段。
未来,估值超过900亿元的污泥处理大市场即将扬帆启航。
3、无废城市
“十三五”时期,无废城市还只是在11 5个城市试点。到了“十四五”,范围则进一步扩大到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6月27日,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
黄润秋指出,建设“无废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对标对表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这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继去年12月顶层设计方案印发,今年4月城市名单公布后,“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终于正式启动了。
4、新能源
不同于管网、污泥、无废城市等,环保企业进军新能源,主要不是靠政策推动,而是市场自发的行为。
1月4日,旺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收购方式,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循环再利用产业。1月5日晚间,伟明环保也发布公告称,将进军新能源市场,拟在印尼投建高冰镍项目。
事实上,进军新能源市场的环保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了。中国天楹、北控水务、盈峰环境等都已经纷纷布局新能源市场。
以其细分领域之一“动力电池回收”为例,格林美在这一领域已经收获颇丰。今年前三季度,格林美累计回收动力电池12,000余吨(超过1.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实现销售收入46,270.14万元,同比增长297.73%,全面进入盈利阶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市场像是一块诱人的蛋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投身其中。
5、餐厨垃圾
2022年,起始于2019年垃圾分类大潮的餐厨垃圾市场,进一步迈上了快车道。
6月13日,深圳市宝安区厨余垃圾收运处理ppp项目进入采购阶段,该项目总投资高达63,169.82万元,合作期限16年,号称“史上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事实上,2022年1月至5月,全国共开标71个餐厨垃圾项目,项目释放量暴增3倍,前5个月的项目释放量就已经达到了去年的73%。
过去一直在生活垃圾中被作为配角的餐厨垃圾处理市场,终于迎来了真正的爆发期。
6、县级黑臭水体
继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之后,“十四五”时期,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也来了。
9月2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公示》,第一次对全国县级城市的黑臭水体状况进行了公布。
截至今年7月,全国91个县级城市(含漳州市龙海区,2021年撤市并区)中,共排查出了黑臭水体220条,另外304个县级城市则报告“无黑臭水体”。
未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消除比例要达到9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则力争提前1年完成。
7、县级垃圾焚烧
与县级黑臭水体治理类似,县级垃圾焚烧也是“十四五”期间最新涌现的需求。
11月28日,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2〕1746号),部署加强县级地区(含县级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未来,县级地区的垃圾处理要从“填埋为主”,逐步过渡到“焚烧为主”。
从填埋转焚烧,首先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存量垃圾焚烧处理能力,重点补齐收运方面的短板,然后才是新建项目,防范盲目建设。
即使是新建项目,也是区别对待的,东部地区适度超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鼓励跨区域共建共享,西部则继续填埋。
而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小型焚烧,目前技术和商业模式都不太成熟,还没到大规模推广的阶段,重点还是先研发、试点和制定标准。
8、汛期污染
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 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表示,近年来,城乡面源污染已逐步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部在管理上引入了“汛期污染强度”,督促指导各地开展城乡面源污染防治。
到了8月和11月,生态环境部研判上半年和1-9月水生态环境形势时又重点指出,部分地区汛期污染强度大等问题不容忽视。
这意味着,汛期污染治理将成为生态环境部的一项新的重点工作,由此也将带来许多新商机。
9、新污染物
新污染物是近年来新涌现的热门概念之一。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从六个方面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
到了年底的11月4日,新污染物治理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也在北京召开,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正式启动。
对于环保产业来讲,新污染物治理行动首先释放的就是监测环境的商机。2023年年底前,要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到2025年,则要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以及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
10、园林绿化垃圾
11月7日,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让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在这个寒潮里迎来了一股暖流。
在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日渐攀升的情况下,园林绿化垃圾数量稳增不减,在部分地区,其占比甚至能超过生活垃圾总清运量的一半以上。
而在价格上,从已经开标的此类项目可以看出,其价格总体来说并不低,有的甚至能达到千万元/年的体量。
处置价格超过焚烧,年产废量也非常大。未来,园林绿化垃圾或许将成为环保产业又一个千亿级别的“新蓝海”。
02
2023年新规发布!
1、生态环境部发布四项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 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四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四项国家标准均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6-2022);
二、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3-2022);
三、矿物棉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7-2022);
四、石灰、电石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1618-2022)。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修改《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修改<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对《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1号)作出修改,进一步对排水户分级分类管理、优化审批服务、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将于2023年2月1日起施行。
3、这类污水厂容易被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生态环境部最新“水环境监管办法”公布
近日,生态环境部pg电子娱乐平台官网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令(第27号)《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在水环境监管等方面,办法规定: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列为水环境重点排污单位。
1、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中任一种水污染物近三年内任一年度排放量大于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定的筛选排放量限值的工业企业;
2、设有污水排放口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3、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以及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上或者日处理工业废水量2万吨以上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03
展望 2023:从“快时代”到“大时代”
1、高歌猛进后,产业投资放缓
自 2021 年以来,我国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放缓。根据测 算,2022 年 1-10 月累计投资完成额为 0.65 万亿元以上。根据 2022 年 8 月 23 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数据,2021 年全国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 2.18 万亿 元,同比增长 11.8%,占全国 gdp 比重 1.91%,相较于 2011 年的 0.62 万亿元 增长 251.5%,占 gdp 比重总体提升 0.63pct。
近两年,环保行业整体呈现稳定态。结合 wind 行业中心数据,自 2021 年一 季度起,随着项目逐步完成投运,在建工程转为无形资产(bot 项目)或固定资 产,叠加增量市场放缓,环保行业在建工程量明显收窄。随着资本性开支的减少, 环保行业资产负债率已由 2020 年二季度 63.5%的历史高点降至 2022 年三季的 57.4%。 整体上,环保行业已由前期的高歌猛进转向稳定发展。自 2021 年起,在减污 降碳协同增效相关政策推动下,“环保”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包含传统环境 治理中“减污”的概念,而且更肩负起绿色低碳中“降碳”的使命。部分环保企业 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降碳”相关领域,当前环保行业处于由“快时代” 向“大时代”转变的关键节点。
2、“减污降碳”有望开启环保“大时代”
从“十二五”到“十四五”,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在“十二五“期间,围绕三个“十条”,环保产业各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 2015 年底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超过 5556 亿元,使用的 90%以上的 技术装备和工程技术服务供给均实现本地化。
“十三五”期间提出“七个标志性战役”,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 主线,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控制、重点领域节能工作顺利开展、可再 生能源快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围绕“八大标志性战役”,环保产业有望在“质”上迎来 提升。2021 年我国实现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约 9400 亿元,年均复合增 长率约为 9.2%。根据工信部发布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有望实现 1.3 万亿的目标。 2021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明确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部署实施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城 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八大标志性战役”。同时提 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包括:1)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 安全、粮食安全等关系;2)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实施 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3)引导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力推行绿色制造, 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以传统污染防治为基础,“十四五”期间环保行业有望 更多的承担“降碳”的职能,同时 eod(生态环境导向)模式的推广有望为环保 行业贡献更多的市场增量空间。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023-01-04 14:08
2023-01-03 18:27
2023-01-03 18:27
2023-01-03 18:26
2023-01-03 18:23
2023-01-03 18:21
2023-01-03 18:21
2023-01-03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