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元素周期表上的接力:锂电池面临“成本失控”,钠离子电池“量产元年”到来-pg电子竞技平台

2022-11-03 09:54:30  信息编号:k225766  浏览次数:62

这两年碳酸锂价格飙涨导致锂电池成本居高不下,成本更低的钠离子电池获得了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诸多企业合力推动。安全性更高、成本比锂电低30%至40%,钠电这两大优势吸引了诸多新能源上市公司积极布局。



国泰君安发布研究报告称,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有望于2022年底基本形成,市场需求广阔,预计25年正极材料需求达17.4万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凭借其技术成熟、较高的能量密度、低成本、设备兼容性等优点率先量产,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打开成长空间。



目前已有宁德时代、华阳股份、传艺科技等公司先后披露其钠电产业化进度,另有振华新材、多氟多、当升科技等上游材料商为行业量产积极“备货”。




锂电池成本之痛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动力电池需求大增,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上锂离子电池“独霸天下”。下游需求的激增,也带来了锂电产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近年来,“锂大爷”、“钴奶奶”等外号的出现,就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反映。



以锂电正极原材料碳酸锂为例,9月份,碳酸锂价格突破50万/吨关口。据统计,2020年9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是4万元/吨。两年之后,这一价格已经飙升至50万元/吨以上,涨幅超十多倍。



原材料价格大涨,为产业链上游矿产企业带来了超高的业绩,但也造成了中下游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盈利承压,电池制造商和新能源车企利润率下降。2022年3月起,近20家新能源汽车厂商先后发布提价通知以应对成本增长压力。



锂资源供给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锂电行业的发展,寻找锂电替代技术,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在锂电成本焦虑之下,钠离子电池备受关注,被称为万年“备胎”的钠离子电池有可能迎来它的“第二春”。据有关机构分析,目前国内钠离子电池厂商产业化进程推进较快,多于2022-2023年实现量产。预计今年年底钠电池技术和材料体系有望基本定型,2023年将成为钠电产业化元年,实现小批量出货,2024年将实现大批量量产。




钠离子电池的出现恰逢其时



严格来说,钠离子电池的确是锂离子电池成本激增严重后不得已推出的产物,从电池的多个重要指标如循环寿命(钠离子电池3000次,磷酸铁锂电池4000-5000次)和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145wh/kg,磷酸铁锂电池170wh/kg)等都只能说接近锂离子电池而不是超过。



所以,钠离子电池不存在替代锂离子电池的问题,更无法在如中高端电动车等需要使用三元锂电池的领域与锂离子电池竞争,但是在如今锂价超过50万元/吨的现实下,钠离子电池的确具备不小的性价比,在储能、二轮车和低速电动车等对于电池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的确有了竞争力。



(1)成本的确有优势



以目前对于钠离子电池在产业链的完善后的成本估算来看,碳酸锂价格除非跌回至10万元/吨-15万元/吨的区间并长期稳定,否则钠离子电池的性价比依旧较锂离子电池较大,因为越是对于电池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对于成本的敏感度越高。



目前来看,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同样需要使用四大材料及相关辅料,其中隔膜变化不大,降本点其实就是围绕去锂化来进行,主要在以下几点:



首先,正极材料源头来看,碳酸钠的市场均价尚不足3000元/吨,仅为2750元/吨左右,相比50万元/吨的碳酸锂具有几个量级的差距,且原材料来源丰富,不必考虑后续因为需求激增而如锂一般价格大幅度提升至难以接受;碳酸钠纯碱前驱体价格在3000元/吨左右,同样与15万元/吨左右的锂电池前驱体有较大差距。



其次,电解液目前的使用的六氟磷酸锂是通过碳酸锂、氢氟酸及五氟化磷合成,其中每吨六氟磷酸锂要使用0.25吨碳酸锂,换而言之,碳酸锂每涨价10万元,六氟磷酸锂的成本就会增加2.5万元。而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使用六氟磷酸钠,避免了高价锂的使用。



最后,除了以上的去锂化的两种,集流体中负极集流体从铜箔改用铝箔,铜价今年有所回落,但是依旧保持6万元/吨左右的高价,而铝价基本上维持在2万元/吨左右的价格,所以负极集流体的变动也将使得钠离子电池成本受益。



(2)量产进度持续推进



自从去年7月宁德时代在发布会上首次推出钠离子电池,这个新型电池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当时宁德时代给出的产业商业化时间是2023年,目前来看,该规划并非“ppt造电池”,而是真有其事,所谓“时势造电池“,目前整个钠离子电池各个领域皆有可喜的量产进度的推进。



1)钠离子电池方面来看,如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去年7月已经发布,目前是普鲁士白和层状氧化物两条路线并进,2023年将实现商业化落地;中科海纳主打层状氧化物路线,今年2gwh的钠离子电池产能将有望率先完全落地;立方能源则普鲁士蓝和层状氧化物并进,在今年二季度已经开始进入小批量生产钠离子电池软包电池



2)钠离子材料方面来看,各大厂商的进展则更加迅猛,电解液方面,多氟多已经基本实现六氟磷酸钠的商业化落地;正极材料方面,容百和当升的钠离子电池正极产品也在各自的发布会上得到展出,将在明年二季度前形成投产,美联新材的普鲁士蓝正极材料50吨中试生产线已投产;负极材料方面,软碳、硬碳和无烟煤均是目前材料厂商的布局方向,贝特瑞、华阳股份和中科海纳等对此均有布局,但是目前来看软碳,硬碳价格依旧超过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



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制定在加速



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向好,但作为锂电池的“替代品”,钠电产业的长期发展也受到一些质疑。有产业人士指出,未来锂电价格回落、锂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或将对钠电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虽然存有质疑,但钠离子电池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都在加速完善。自2021年至今,能源局、发改委等多部门相继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多项文件,均提及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开发。



最近,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pg电子娱乐平台官网也发布了《关于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征求意见1稿)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钠离子电池标准起草组完成了征求意见1稿的编制工作,并要求相关单位在10月23日前将意见反馈。对于此次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征求意见1稿)征求意见,有分析认为,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的推进,将有助于国内钠电池行业从0到1的过程加速跃进。



从目前行业释放的积极信号来看,钠离子电池商业化正渐行渐至,2023年和2025年或是钠离子电池量产落地和产业化进程开启的重要时间节点,届时,将带动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飞速发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