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逆变器的资本盛宴已拉开帷幕,新一代“三足鼎立”格局已经打开-pg电子竞技平台

2022-07-13 14:01:14  信息编号:k222643  浏览次数:1095

站在光伏和储能风口上,一场关于逆变器的资本盛宴已然拉开帷幕。




继禾迈股份、昱能科技上市后,首航新能、古瑞瓦特和三晶电气3家光伏逆变器企业也于近期纷纷递交上市申请。一时间,光伏逆变器的概念热度再次高涨。








过去两年里,以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昱能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在资本市场掀起的投资热潮此起彼伏,备受市场机构推宠。若首航新能、古瑞瓦特和三晶电气能成功上市,意味着这些相识10余年的老对手们又将重回同一赛场竞技。




如今,光伏市场历经20年浮沉,逆变器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经高度集中。但近两年,各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在悄然生变,有的跳跃式跻身前三甲,有的则黯然“掉队”。上市后,逆变器企业就到了拼综合实力的时候,品牌、产品性价比、渠道建设、服务能力、营销水平等因素都很重要。




1、上个时代 中国靠成本优势拿下全球市场




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迈入10gw大关,达到17.5gw,以2010年阳光电源的销售均价1.6元/w计算,当年全球逆变器市场空间已达280亿元,各企业开始进入逆变器行业;




在此阶段,中国企业凭借着更低的人力成本与更低的物料价格,获得显著的成本优势。以2010年数据为例,阳光电源的成本为790元/kw,sma的成本为1404元/kw,阳光电源的成本仅为sma成本的56%。




尽管sma由于先期建立的口碑、一定的技术优势、以及主要销售市场为欧洲等因素,在售价上仍较大幅度高于阳光电源,但成本控制上的先天劣势已经在逐步显现。




在此期间,中国企业全球市占率急速上升。




根据wood mackenzie数据,阳光电源等七大国内企业,2012年全球市占率仅为6%,2013年提升为18%,2014年提升为31%。龙头企业中,华为、阳光电源全球市占率2014年均达到10%,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逆变器市场中的崛起。




反映在售价上,2011-2014年,集中式逆变器价格大幅下降。均价从2011年的0.8元/w大幅下降到2014年的0.25元/w,整体呈现出进入红海市场的趋势。也正在此时,组串式逆变器开始崛起。








组串式逆变器具有更宽的mppt工作电压范围,可以早启动、晚停机,增加发电时间。




更高电压意味着更小的电流,意味着更小的配套线缆直径。因此,提高逆变器的最大输入电压,可以更好的节省系统的成本。




2、“座次”洗牌,新一代“三足鼎立”格局




纵观2021年全球逆变器市场排行榜,最为精彩的就是当年中国光伏逆变器企业“逆变”全球的史诗篇章再次重现。阳光电源之于华为如此,锦浪科技之于sma亦是如此。




遥想2009年之前,中国逆变器企业在全球市场还籍籍无名,德国sma、kaco,美国power one、satcon以及奥地利fronius共同把持着全球逆变器市场约60%的份额,可谓是中国企业难以翻越的“崇山峻岭”。在此之中,sma更是以一骑绝尘的姿态持续统治着全球逆变器市场,彼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敢断言能挑战sma的全球地位。




一直到2011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的“老大哥”、已发展了十余年的阳光电源才凭借中国产品独有的性价比首次跻身于出货量世界前十的位置。除此以外,便再无一家中国逆变器企业上榜。




不过,此次阳光电源的“逆变”释放出了一个积极信号——受高利润和国内光伏市场爆发等利好因素影响,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正在整体腾飞,全球逆变器市场的旧格局开始被打破。








时至2013年,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内卷”市场。彼时,受电价补贴驱动,国内地面电站大举落地,在此背景下,集中式逆变器供不应求,市场占有率一度接近九成。




当时,华为却决定以组串式逆变器产品入局,此举堪称是对红海市场与主流产品的“双重逆变”。




华为之所以要杀入光伏逆变器领域,首先是因为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逆变器制作与华为的“老本行”通讯设备业务及电源管理业务具有相通之处,可以迅速复制迁移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导入现有供应商,大大降低逆变器研发和采购成本,快速形成优势。




华为选择更为小众的组串式逆变器产品有着三重考虑:一是判断国家政策会推动大型地面电站向分布式光伏电站转型;二是组串式逆变器短期内价格高,但长期看,其发电量回报高于集中式逆变器;三是当时集中式逆变器竞争环境已相当激烈,留给新晋者的空间已然不多。




此后,华为凭借品牌影响力,企业销售“铁军”以及在业内首次推出智能光伏电站pg电子娱乐平台的解决方案等措施成功完成了“双重逆变”,其市场占有率飞速提升,并逐渐与阳光电源形成势均力敌之势。




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与华为这两大中国光伏逆变器龙头皆感受到来自对手的强大压力,因而大举秣马厉兵,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而在这两强的竞争中,最先招架不住的却是一直雄踞全球逆变器市场第一位的sma。




2015年,华为首次登上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排行榜第一位,而阳光电源也完成了首次对sma的超越。至此,中国光伏逆变器终于冠绝世界,包揽下全球第一第二的位置,完成了一场“逆变”大戏。




令人未想到的是,时至今日,这样的大戏竟然还能重现。




中国有句俗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我国光伏逆变器行业飞速发展之下,sma虽不敌华为与阳光电源,但该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底蕴依旧雄厚,甚至谈不上是“瘦死的骆驼”,因此其始终可以对华为与阳光电源以外的逆变器企业形成碾压之势,以至于长期把持着全球逆变器出货第三的位置。




从2015年起,sma便与华为、阳光电源持续保持着“三足鼎立”态势,而在马太效应的加持下,业界也对此种格局习以为常,似乎无人能掀起波澜。




2021年,锦浪科技超越sma位居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第三,一举打破历史“僵局”,与阳光电源和华为形成新一代“三足鼎立”格局。




事实上,若从锦浪科技2014年回归国内市场开始统计,在如此长的时间维度下,这家企业的营收与利润依然是年年增长,其稳健程度可见一斑。




未来,“老大哥”阳光电源,海外业务暂时受阻的华为,以及长期稳健的锦浪科技所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还会迎来哪些变化,亦或是否会出现新的“破局者”,不妨拭目以待!




3、新增长极




当下的光伏逆变器企业基本依靠逆变器产品成长壮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碳中和背景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保持增长,进而拉动逆变器的市场需求。不仅如此,光伏逆变器的使用寿命约10~15年,替换市场也将成为需求增长的重要部分。




除光伏逆变器业务,企业还积极发力光伏电站、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业务。




2011年上市的阳光电源较早便在光伏逆变器业务基础上,涉足了光伏电站、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业务,具有先发优势。




阳光电源于2013年介入光伏电站业务板块,目前涉及电站投资开发、运维等。2021年该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已经超过40%。据悉,阳光电源或分拆电站板块二次上市。




除阳光电源之外,锦浪科技、固德威、禾迈股份也在延伸电站业务。目前,三家公司主要涉足分布式光伏电站市场,实现资本助力后,对于该业务似乎也更加重视。




锦浪科技2019年进入分布式光伏电站领域,截至2021年,公司已投运的电站数量为177个,总装机容量约177.76mw。固德威进入略晚,其在2021年开始布局电站业务,主要涉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和户用分布式业务,营收占比近7%。




相比之下,禾迈股份从事光伏电站投资和运营的意愿或并不强烈。禾迈股份曾在招股书中谈及参与某光伏项目称,“本意为获取市场渠道资源,促进自身模块化逆变器及其他电力变换设备的销售,自身无意从事电站投资和运营。”




储能是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2021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储能利好政策,推动了储能市场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




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光伏逆变器企业开启了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光伏逆变器企业基本都参与其中,并在储能变流器(简称pcs,用于户用储能领域一般称储能逆变器)、储能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布局。




中关村储能联盟披露的信息显示,在2021年全球市场中,储能pcs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pcs提供商,包括阳光电源、科华数据、古瑞瓦特和上能电气等公司。




此外,在众多逆变器企业中,阳光电源的储能业务规模相对更大,2021年已经实现31.38亿元的营收;当期,古瑞瓦特、固德威、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储能业务分别实现约6.71亿元、4.78亿元、1.76亿元和1.42亿元。除储能变流器之外,阳光电源还提供电池模组和能量管理系统,且在储能系统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储能领域之外,阳光电源和古瑞瓦特还关注新能源电动车相关业务。




阳光电源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较早,目前可提供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和充电桩。而古瑞瓦特在2021年推出智能充电桩产品,打通了从光伏逆变器到储能系统进而延伸到智能充电桩的全流程一体化智慧能源产品体系。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相关资讯

|导航

环保设备网 pg电子娱乐平台的版权所有 ©2017

网站地图